投資60億深圳機場填海工程進展迅速
文章來源: 四川省場道工程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 2011/08/22 09:13:55 點擊次數: 0 次
總投資約60億元的深圳市“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深圳機場飛行區陸域形成及軟基處理工程取得重大進展。12月22日,該項目新擴建的可以起降空客A380的二跑道區主跑道軟基處理工程,由深圳市建筑工務署提前移交深圳機場集團公司進行后續的場道建設,比原計劃提前約2個月。加上2008年8月已移交的航站樓地塊,深圳市建筑工務署已累計向機場集團移交地塊1.2平方公里。
該項目位于寶安國際機場西側,規劃總占地面積13.23平方公里,其中由深圳市建筑工務署負責的陸域形成及軟基處理面積約5.4平方公里,計劃投資約60億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機場二跑道區和航站區的軟基處理、海堤工程及防洪排澇工程等幾個部分。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39.8億元。其中,海堤工程防滲回填粘性土已完成3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80%;航站區軟基處理已卸載65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70%,填石完成6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70%;防洪排澇工程挖淤泥已完成10.5萬立方米,占總量的7.5%,4號泵站已完成招標工作;主跑道部分已完成全部軟基處理工序,經檢驗,工程質量完全滿足設計要求,于12月22日提前移交機場集團進行后續的場道道面建設。
深圳市建筑工務署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填海施工工藝非常復雜,并非像常人想象的只是用砂石往海里填那么簡單。以機場二跑道為例,二跑道是未來的飛機起降區,要滿足包括空客A380在內的大型飛機起降要求,對地基沉降要求非常高。由于海底的淤泥稀得跟“豆腐漿”差不多,如果不將海底的淤泥清除干凈,不解決砂石下陷的問題。地基就像打在“棉花”上不牢固,將嚴重影響飛行起降的安全。深圳市建筑工務署通過科學研究和反復試驗,最后組織施工單位采用了“換填法”,即先建筑長長的海堤將跑道區域“勾勒”出來,然后用絞吸船把其中的海底淤泥全部清理出來,直至清理至海底硬質層,清理完后再填上專用細砂。細砂需堆出海平面約2米,出水面后,再進行振沖、碾壓等工序。而航站區的軟基處理采用的又是另一種施工工藝,叫“堆載預壓”。即先抽水,然后直接在海底淤泥上鋪設一種土木工程專用的土工布,再在土工布上面填砂,利用砂的重量把淤泥里的水“擠出來”,然后再通過塑料排水插板、盲溝、排水井將水排出,從而實現底層的淤泥不斷硬化,最后再將堆載預壓的細砂清除(即卸載),使整個地基達到設計標準。
據介紹,填海工程量巨大,清淤量為371萬立方米,所需土工布302萬平方米,插板4642萬米,土石方約1370萬立方米,細砂約5000萬立方米,僅填砂量就相當于19個洪湖的容量,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砂都可用來填海,按照技術要求,只有粒徑0.075毫米以上,且含泥量低于5%的砂才能達到要求,僅備齊5000萬立方米的砂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記者了解到,填海工程完成后,機場集團將在填海區建設一條長3800米、寬60米與現有跑道間距1600米的平行跑道和新候機樓、控制塔臺等配套設施。屆時深圳機場有望實現年總客運能力達到36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180萬噸、飛機起降30萬架次的規模,可以滿足深圳2015年航空業務量的發展需求,從而進一步鞏固深圳機場作為華南地區主要航空貨運樞紐港、中國內地四大航空客貨運中心之一和區域性國際快件集散中心的戰略地位。